|
发表于 2015-5-25 15:30:06
|
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车在征途 于 2015-5-25 15:33 编辑 $ V+ Q4 {: A; ]- F# [8 X
, E/ |. S# }- N
+ y: E. z% r5 Y h* I: C老兵您好,欢迎来到我们这个军转人的家园!此篇加入永久精华,理由如下:
# F8 z4 k% ]0 E, U+ i' _ U6 Q# f# U9 T) d4 J& A1 V
1、选材很好,在自己家乡举办的著名马拉松赛事,参与者众多,尤其是作者亲身参与,跑完全程,相当的难能可贵!也将马拉松运动的极限性和残酷性做了亲身反映,让每一位读者深为钦佩!5 u' e( D6 E% V& H6 I! t, F3 d" k
- S7 S( H: ~: v3 _: S% `+ j# W2、文中以马拉松的赛程很好的契合了家乡的风景,尤其是紧扣黄河这条主线,将母亲河的包容、黄河文化的博大娓娓道来,将赛事结合历史,将比赛赋予人文,这样的写作技巧很显功力,很能引起读者共鸣,更是将体育赛事做出了极大的升华,将体育与生活之美结合突显,实乃难得的佳作!
+ w5 P( S# x, M3 X9 _6 b/ J6 [0 R
/ c% k) t$ g4 l3、文中的亮点很多,如赛前的——作为在大西北转战几十年的退役老兵,我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。同黄河在高原上一起奔跑,不仅可加深对黄河文化的理解,更能深刻体验马拉松精神
- d! g; J4 x) a9 U还有赛中的——黄河在青藏高原一出发,就看到了自己的目标是遥远的大海 ,并与长江相约要进行万里长征。而参加马拉松全程比赛的每名运动员,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42·195公里,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终点。联想到当前我国的改革实际,也得学习黄河“奔流到海不复回”的精神,攻坚克难,摆脱腐败的摧残,冲破障碍的纠缠,战胜敌人的破坏,一步一步向“中国梦”迈进 运动员不由自主地检阅了黄河的绝美风光、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。在这段文化长廊中,大家步态轻稳有力,心情舒坦豪迈,以最短的时间,扫瞄了兰州“一日游”的精华景点 我饱尝了“汗水如雨眯两眼、烈日似针扎双肩”的滋味,深刻地领教了什么叫挑战极限,心肺、皮肤的难受,不亚于我5上喀喇昆仑和青藏高原的情景。早晨向着太阳跑,是迎接希望,是一种精神享受;临近中午顶着烈日跑,是与天奋斗,是在艰难痛苦中的挣扎和坚持 痛苦的滋味,悲壮的场景,充分展示了马拉松运动的极限性和残酷性。为确保此次比赛成为一段美好的经历,我无奈的放弃了对预定成绩和名次的追求。 + @8 g2 t; j7 @
而最有力的一句点睛放在了赛后的结尾——马拉松长跑的人流停息了,但黄河没有停息,还在继续向东奔腾!比赛完美的谢幕了,但我的马拉松故事,还在延续;人生的马拉松,还在漫漫路上······ 3 X3 p$ } l) A6 A/ i% t' m" i
4、以黄河开篇,又以黄河结尾,这样的首尾呼应恰似黄河之水的周而复始、奔流不息,也恰如我们“人生的马拉松,还在漫漫路上”,这样的布局非常大气而有韵律,短促的结尾也因此饱含着无穷的回音,因为这样的拼搏、这样的韵律、这样的思考、这样的回音必能引起所有读者的强烈共鸣!8 D1 T4 ^% } S7 L6 }0 P
) v* l u: o# h( r1 _. i- g应该说,对于57岁的老兵,能跑完高原高温下的全程马拉松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,且能用动人的旋律写出如此激昂的作品更是令人拜服,可以说,这是目前所有征文作品中最能打动我个人的一篇,也是非常震撼的一篇佳作,加精是理所当然的!但是前面两位体育版版主也指出了,我们军转网对于加精有个原则是应首发在军转网,此篇征文作品和在“兰州跑吧”上的那篇都是您署名之作,此篇又经过了一些改动,突显了老兵的身份,确实属于您的原创作品,我来加精相信大家都能理解。但作为征文活动,论坛规定了是不能重复评奖的,在此我想问您一句:您此前发表在别网里的该作是否参与过别网的评奖?若没有参加,这次我们会将此篇纳入本次征文的评选范围之内,以示公正。另外,您的标题应该是统一格式的“【最难忘的赛事】”,而不是“《最难忘的赛事》”,这个我直接帮您编辑一下吧。% a- ~8 {# z& F; \
再次感谢老兵为我们带来的这篇征文佳作,期待您常来坐坐,常来发表新作(先发表在我们军转网啊,呵呵),常来互动交流(已发表的征文作品可详见http://bbs.junzhuan.com/thread-2381935-1-1.html),这里是所有曾经军人的精神家园!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