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转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查看: 1069|回复: 22

[心理健康] 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?(热议)

[复制链接]

 growth: 6820

发表于 2016-3-22 04:09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x
本帖最后由 沈阳第二故乡 于 2016-3-22 04:12 编辑 , l* Y1 a$ B/ D% f
& @6 V9 T8 ~5 M8 c5 o. A9 J6 E: e
    昨日是“世界儿歌日”(3月21日)。这个于1976年在比利时国际诗歌会上创立的节日,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立为国际性的儿歌日。每年的这一天,各国儿童组织、教育机构用各种形式庆祝节日。每个年代都有专属于每个年代的儿歌记忆,它承载了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。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,《小燕子》,《数鸭子》……在办公室埋头工作的你,是否还记得10岁时那首萦绕耳边的童谣?
$ ?+ v3 m* u, U$ L
. j& S) p9 B2 D, b
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1.png

- O6 f5 s% M* |  C0 j" g9 G    儿歌于我们,有何意义?- ~' Z2 @. R7 e7 S( J# W
    没有儿歌的童年是充满缺憾的。儿歌似乎是童年的另一个代名词,它就像积木和魔方一样,给予儿时的我们以梦想和力量,它就像黎明的第一道曙光,最先点燃孩子的想象之灯。不管是歌颂新中国美好生活的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,还是彰显革命精神的《我们是共 产 主义接班人》,再或者是课间游戏时候的必备曲目《丢手绢》,都让我们的儿时记忆更加香甜。从50年代到2000年后的新世纪,每个年代都有各自专属的经典童谣。- t# B/ M2 e  W, X0 m( g4 G- L. k
0 ^: c- e5 r  n& B( ^' K
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2.png
  e4 Z( i" r2 `2 I
    50年代经典儿歌: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2 ^1 k0 Y, D4 Y  x
   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儿歌童谣创作的黄金时期。这一时期,涌现出大量反映着这个时代儿童生活的儿歌童谣,有的歌颂毛主席,有的歌颂共产党,有的歌颂解放军,有的歌颂当下美好生活……内容丰富,精彩纷呈。较有代表性的要数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、 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》了,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。
6 v' A3 g2 h/ l' Q  n# {0 {
& ]% k) s& ^# e7 Z& c- c
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3.png

$ v6 i. X) Q! I( u, G6 k    60年代经典儿歌:《我们是共 产 主义接班人》
9 w! q! q8 U( k- b    上世纪60年代的儿童歌谣延续着50年代的风格,比较注重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,同时对新时期儿童的志向也有所体现。一些新的作品成为经典,其中的代表作当属后来被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——《我们是共 产 主义接班人》,至今还在校园里传唱。此时,雷锋事迹广为传颂,儿童歌曲有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、《一分钱》等,其中不少曲目成为幼儿歌曲中的经典。
# z9 e( x8 j' y$ J3 o8 e4 a$ Q% V) i* |, M
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4.png
: V0 }$ x9 D% q  P2 A5 i$ T
    70年代经典儿歌:《丢手绢》- g$ j  z: _5 _) x! _
    这是一个“玩具不多,但游戏丰富”的年代,弹玻璃球、跳格子、跳皮筋、滚铁环等等游戏,给很多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很多乐趣和美好的回忆,陪伴了他们的成长。这一时期反映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歌曲非常多,比如《小鸭子》《丢手绢》等。同时,革命色彩的歌曲《我爱北京天 安 门》《红星照我去战斗》《闪闪的红星》等传唱度也非常高。
) ~5 J8 e4 t  M9 Z% T5 N, @! d3 L# ~2 Y
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5.png

3 @, C- Y" x4 t+ @1 r, ?& L  `    80年代经典儿歌:《葫芦娃》
3 @  J: X* @, y6 S    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上世纪80年代吹满祖国大地,那时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。70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,大多在这个时间段里。在这个年代,一到“六一”儿童节,大多数学校和幼儿园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,组织孩子们开联欢会,文化可谓相当丰富。
2 I3 c- |! |# i1 S2 h    随着电视进入普通家庭,影视作品如外来动画片主题曲、台湾校园歌曲等成为孩子追捧的儿歌,较有代表性的要数《葫芦娃》、《鲁冰花》、《聪明的一休》了。; z8 P0 s6 o# o: G4 L

) W" n  m) ^$ H7 B7 C
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6.png

. l6 G0 r. Q$ j4 h. w& z    90年代优秀儿歌鲜有出现0 J# c! g" {: t+ V/ R( J
    在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,童年几乎都在新世纪里度过,但却鲜有优秀的儿童歌曲出现。许多港台歌手的歌如雨后春笋般流行在大陆地区,这时期的儿歌却没有新的突破,孩子们只能在儿歌缺乏的情况下,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各种流行歌上面,小虎队等偶像明星风靡一时。/ e. z+ _* Y6 t' L  R
) G2 {) h$ G- _" @" o
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7.png
% J. W% [. a/ l( w5 P
    2000年以后经典儿歌:《别看我只是一只羊》2 V! |6 R8 z9 O7 ?
    2000年以后,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音频技术的发展,儿歌童谣的创作也加入大量的流行元素。承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儿童歌曲仍以动画片主题曲为主打;一些流传在校园儿童自编的新童谣,也反映了新时代孩子们的需求。《白龙马》、《别看我只是一只羊》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。
+ r) {5 R1 M  k1 u' {, p5 g
# s* Y: @: [& e1 ]9 i/ h9 v' n
你还会唱记忆中的儿歌吗8.png
% F7 V! X' G9 l% o$ n7 u
    儿歌创作需要更多鼓励+ W2 s1 V+ D4 h1 K# `
    在社会文化生活高速发展的今天,人们却越来越忽略了儿歌的创作和发展,生活在新世纪的新一代,也难以体会儿时的我们学会一首新歌的欢愉。在“00后”、“10后”孩子的生活中,儿歌的“阵地”正在被各种爱情题材的流行歌曲挤占。目前国内儿童音乐创作中,对儿童接受心理、接受习惯的关注明显不足,经常以成人的思想、视角来揣测孩子们的需求,导致不少所谓儿歌难以得到孩子们的喜爱,也并不适合儿童演唱。儿歌创作需要新机制鼓励,传统儿歌更需要国民共同重温。重温的不单纯是儿歌这一艺术形式本身,也不仅仅是纯真的童年,更重要的,是那些来自生活,最质朴、最本真的文化资源。孩子们的歌,应该唱到孩子心里去。
- |4 ?, u' g7 g* X! _' s

评分

参与人数 11经验 +106 津贴 +286 收起 理由
自主快乐嗨 + 1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,论坛有您真好!
不再年轻 + 3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,论坛有您真好!
总有梦想 +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,论坛有您真好!
江海一号 +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,论坛有您真好!
天山雪001 + 40 + 4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!
鲁鲁河情结 + 1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,论坛有您真好!
柳絮似雪 +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,论坛有您真好!
野闲 + 3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!
倚网情深 + 20
山里兵 +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,论坛有您真好!
清19 + 66 + 66 很给力!

查看全部评分

发表于 2016-3-22 05:55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现在小孩都是唱电视的流行歌了吧?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沙发奖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06:2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些回忆很灿烂,很童心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多谢清监光临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07:24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《小燕子》 作者/王路 王云阶
! h. A& l' x, q5 f4 A; t. p      小燕子,穿花衣,年年春天来这里。我问燕子你为啥来?燕子说:“这里的春天最美丽。”小燕子,告诉你:“今年这里更美丽!我们盖起了大工厂,装上了新机器。欢迎你,长期住在这里。”
5 a+ g- W8 l; d' t7 Q' n     1956年六一儿童节,王路创作这首儿歌并在《长江文艺》上发表。1957年,作曲家王云阶将儿歌略作改动后,谱曲改编成电影《护士日记》插曲。此后,这首《小燕子》便传唱大江南北。儿歌两段,以“小燕子,穿花衣”和“小燕子,告诉你”领句,一问一答,充满了童真童趣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4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40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头像被屏蔽
发表于 2016-3-22 07:44:55 军转网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07:50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经典儿歌,常在耳边响起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谢谢精彩回复,论坛有您真好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08:22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分享,周二吉祥!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1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10 谢谢精彩回复,论坛有您真好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08:36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分享,周二吉祥!           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1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10 谢谢精彩回复,论坛有您真好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09:00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么多年了感觉还是这些儿歌,现在孩子唱成年人歌曲的也多。写歌的人都哪儿去了,什么时候也多写点让孩子们能朗朗上口的好歌吧,别让我们的孩子去唱成年人的歌了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4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40 用心回帖,收录于3月“金牌帖”回帖榜中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09:26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     经典儿歌,耳熟能详。童年记忆,历久弥新。特别是对50年代和60年代的经典儿歌都记忆深刻。《丢手绢》好像60年代就开始流行了吧?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4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40 用心回帖,收录于3月“金牌帖”回帖榜中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10:02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值得回忆童年的往事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谢谢精彩回复,论坛有您真好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growth: 12400

发表于 2016-3-22 10:04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看着歌名能想起一点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谢谢精彩回复,论坛有您真好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10:1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熟悉,听着也很亲切。            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谢谢精彩回复,论坛有您真好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10:55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或多或少记得那么一些吧?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谢谢精彩回复,论坛有您真好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12:24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       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等歌曲记忆深刻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多谢天版支持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12:26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孩子们的歌,应该唱到孩子们的心里去 ~  {:2_353:}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多谢天版支持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growth: 11860

发表于 2016-3-22 13:14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 儿歌是陪伴我们成长,启迪我们思维的精神食粮。3月21日是儿歌日,那些回响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儿歌,依然清晰可闻。例如:“我爱北京天 安 门,天 安 门上太阳升,伟大领袖毛主席,指引我们向前进”;“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,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……”;“下定决心不怕牺牲,排除万难,争取胜利”;“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,不怕风不怕雨”;“东方红,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,他为人民谋幸福……”;“小嘛小二郎,背着那书包上学堂,不怕太阳晒,也不怕风雨狂,只怕先生骂我懒呀,没有学问,无颜见爹娘……”等等。那温暖的歌谣曾口口相传,伴随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成长。如今,儿歌似乎渐行渐远,被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所取代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30 津贴 +4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30 + 40 用心回帖,收录于3月“金牌帖”回帖榜中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头像被屏蔽
发表于 2016-3-22 14:20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6-3-22 15:23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看着贴子,听着儿歌,仿佛回到了童年……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20 津贴 +20 收起 理由
沈阳第二故乡 + 20 + 20 谢谢精彩回复,论坛有您真好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